近日,河海大学陶爱峰研究团队与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陈松贵研究团队合作开展了斜坡式防波堤护面块体时变破坏演化试验,探讨了护面块体时变破坏过程对防波堤失效的影响机制,为进一步开展防波堤破坏风险评估和预警提供了基础。
时变破坏演化对于揭示防波堤破坏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物理模型试验在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开展,基于试验结果分析了不同块体摆放密度、波高、波周期、波浪作用时间和块体类型对护面块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护面块体破坏不随波浪持续作用均匀破坏,存在大面积急剧破坏现象,这一现象随块体摆放密度减少、入射波高或波周期增大更加明显。同一块体摆放密度下,每排均匀减少工况的失稳率总体上低于集中减少和分散减少工况,且随着摆放密度减小,不同密度减小方式对护面块体稳定性的影响减小。此外,当设计波高增加30%以内,扭王字块护面块体相比于扭工字块呈现出更好的防护效果。然而,当设计波高增加超过30%时,两者防护效果相反。
相关研究成果“斜坡式防波堤护面块体时变破坏试验研究”(Experimental study on time-varying failure evolution of armour blocks on sloping breakwaters)于4月15日在国际期刊《海洋工程》(Ocean Engineering)上发表(图1)。
论文通讯作者为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陈松贵研究员,第一作者为河海大学陶爱峰教授。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YFE01045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271271)、水利部重大科技项目(SKS-2022025)以及中央高校科研基金(TKS20210102,TKS20220301,TKS20220601)的支持。
文章下载地址:https://doi.org/10.1016/j.oceaneng.2023.114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