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总结——戴炜
发布时间:2018-02-01 点击:366次

本学期我的主要工作可以分为学习模型和收集资料两块。


关于波浪数值模型,我先是跟着颜晋师兄学习了WAVEWATCH3(简称WW3),WW3是一款可以大范围计算波浪的数学软件,目前可以在学校的集群上运行。通过输入地形、风场、波浪谱、计算时域等参数,即可对某个点或者某片海域进行有效波高、平均周期、平均波向等参数的输出。我在学习了WW3之后,利用此软件,结合NCEP上下载的气象数据,对2017年11月6日中国近海的冷空气浪事件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和实际情况的一样,确实在台湾海峡以及台湾南部观察到了有效波高在6m以上的大浪。但是WW3的缺点在于网格精度不大,对于水深变化较大的近岸地区适应性较差,因此我又学习了TOMAWAC这个软件(简称TW)。通过对时健老师PPT的阅读,我了解到TW与WW3同属第三代海浪模型,其源函数与WW3一致,不同点在于,TW使用了不规则网格,在我们关心的近岸地区网格可以拉的很密,在我们不关心的大洋深处网格又可以放的很宽,这个特性是WW3没有的。因此,我最终选择使用TW模型,目前时健老师已经跑出了38年来(1979-2016)中国近海的所有波浪数据。时健老师的数据不能用MATLAB直接处理,需要使用一款叫fudaa的软件,目前我还在学习这款软件的使用。


关于收集资料,我先是在ERA-Interim上下载到了2010年至2016年中国近海的波浪数据,结合《中国海洋灾害公报》中的冷空气浪和气旋浪的纪录,我绘制了2010-2016年每一次记录到的冷空气浪和气旋浪的波高图,我观察到这两种海浪的发展特性基本与之前所阅读的论文中描述的一致,不过气旋浪引起的波高很小,相对冷空气浪研究意义不大。之后我从NCEP上下载到了2017年截止11月中国近海的风速数据,并利用此数据模拟了一次冷空气浪过程。最后,我从时健老师那里拷到了2011-2016年中国近海的海浪数据,目前还在使用软件处理。


除了上述的研究进展,本学期还有一个重点便是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前后准备了1个月之久。通过开题报告,我总结了过去的工作,对未来的任务做了一个清晰的规划,明确了对于冷空气浪的研究将围绕判定识别、时空特性、传播规律这三个方面展开。


戴炜     

2018.02.01


Copyright © 201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河海大学水波动力学研究
地址:南京市鼓楼区西康路1号    邮编:210098   email:wonderwaves@163.com

苏ICP备2021017283号-1


河海大学水波动力学研究